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及光伏储能等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隔离器作为保障各类高压电气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元器件,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然而我国数字隔离器行业起步较晚,该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主导,但在我国大力推动半导体自主可控、加速本土供应链替代,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波动催生市场重构机遇的多重利好下,国内厂商已迎来本土化突破的关键窗口期。
据QYR(恒州博智)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数字隔离器市场规模已达4.22亿美元,预计至2030年将攀升至8.19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1%,市场增长态势明显。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地区是全球数字隔离器最大的应用市场,占据着约35%的市场份额,这不仅彰显了我国本土化需求的强劲韧性,也为国产替代企业提供了极具想象力的增长空间。
面对庞大的本土化需求缺口,国产替代需要以技术创新为支点实现突破。当前,光耦隔离与磁耦隔离技术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其性能瓶颈与成本桎梏已逐渐暴露。相较于光耦的LED光衰问题与磁耦的磁场敏感性,容耦隔离技术在高压环境下的稳定性优势尤为突出,这恰与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本土优势产业的需求高度契合。
· 容耦隔离是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原理来实现信号传输与电气隔离的技术。容耦隔离器主要通过电容两块极板之间电场变化来传输信号,虽无法传输直流或低频信号,但具备着抗干扰能力较强、传输速率相对磁耦较高、集成度较高、功耗相对磁耦较低、体积较小与成本较低等优势,可覆盖绝大多数电气隔离场景。
· 磁耦隔离是一种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信号传输与电气隔离的技术。磁耦隔离器主要基于片上微型变压器,通过磁场耦合传输信号,虽存在功耗相对容耦较高、成本较高、易受外部磁场干扰等问题,但具备集成度较高、传输延迟较低与传输速率较高等优势,适用于对信号完整性与传输速率要求较高的电气隔离场景。
市场上主流的三种隔离器技术
· 光耦隔离是一种使用光电耦合器来实现信号传输与电气隔离的技术。传统的光耦隔离器主要通过发光二极管(LED)与光敏元件来传递信号,虽存在线性度较差、LED光衰与速率瓶颈等问题,难以满足高速、高精度的数据采集,但具备技术成熟度较高、结构简单与单向传输等优势,仍广泛适用于对信号精度与速率要求不高的电气隔离场景。
综上所述,与传统光耦隔离对比,容耦隔离在环境温度、隔离耐压、速度、信号传播延时、抗干扰能力和功耗上有比较大的优势;而相比磁耦隔离,容耦隔离在功耗、EMI与成本上更有优势。容耦隔离器在下游市场端渗透更快,应用领域亦更加宽泛。
市场对于技术路线的选择,本质上是一场成本与性能的博弈。当容耦隔离以更低的功耗、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在隔离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时,机遇便已悄然降临。而在这一领域,深耕射频技术多年的华普微,正以跨界融合的创新思维,将容耦隔离器的性能边界推向新的高度。
华普微,作为国内Sub-GHz射频“芯”技术的先行者、芯片累计出货超10亿颗的射频专家,已成功将射频“基因”烙至容耦隔离技术之中,其产品性能足以比肩国际一线品牌,可为行业提供更高效、可靠、灵活的容耦隔离器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在华普微自主研发的容耦隔离器中,射频发射端会将要传输的数据信号通过OOK调制为高频脉冲信号,而后在电容电场的耦合作用下,高频脉冲信号耦合至射频接收端,并通过OOK解调为初始的数据信号,从而在电气隔离环境中完成数据信号的有效传输。容耦隔离器的功耗基本不随着传输数据速率的变化而改变。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容耦隔离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产力量的崛起正为行业注入新的可能。可以预见,国产容耦隔离器作为保障电子电路安全的关键组件,将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智能电网、信息通讯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更加广泛的应用潜力。